技术文章更多
秀珍菇的栽培技术
  [ 1]栽培季节   栽培秀珍菇,目前主要还是利用自然气温,阴历10月份—次年3月份均可种植。秀珍菇培养料的选择与配制   秀珍菇栽培时,原料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栽培的成败,原则是必须选用新鲜、无霉变、无虫蛀,不含农药和其它化学药品的各种原料,栽培前最好放在太阳下曝晒2—3天,杀死料中的杂菌和害虫.拌料配料时,以硬质水泥地面最好,首先将主料和各辅料按配方称好.开始拌料,如石灰、石膏、磷肥、玉米面、麸皮等干拌(也可适当加点主料)混合均匀后,再与主料(棉籽壳、玉米芯等)干拌在一起,力求均匀,而后将生长素、磷酸二氢钾、尿素等溶入水中,均匀地喷到料堆上。再边加水边翻料,需翻堆2—3遍(用拌料机除外),水不可一次加量太大,应逐渐加入(视原料而定),掌握含水量的感观标准:料拌匀吸水后,抓一小把料用力握,以手指缝中有渗出且略滴下2—3滴为适度.在拌料过程中,最终要求发酵消毒后,料的PH值在6.5—7.5为好.发酵将拌匀后的培养料堆成1米高,上宽1m—1.2m,下宽1.5m—2m,长度不限的梯形堆,中心与斜面用木棒每隔30cm打孔至料底,以利能气,用麻片及草苫盖好.一般分为三个发酵过程 
 [ 2]当温度上升到35℃--45℃时,维持12小时以上,翻堆时.要把料迅速升到60℃--70℃维持24小时 ,翻堆料温再次升到60℃--70℃时维持24小时,可翻堆一次.培养益生菌群.第二阶段后,要把料温缓慢降至35℃--45℃加强通风即可维持24小时,当中翻一次料,即可出现大量白色放线菌丝,且有发酵香味. 翻堆的目的是调节堆内的水分条件和通气条件,促进微生物的活动,加速物质的分解转化,标准是:“内倒外,外倒内,上倒下、下倒上”翻倒的时间,依据一个原则,即料堆的温度停止上升或开始下降时就是翻堆的适宜时间. 翻堆的水分调节,采取“一湿、二润、三香”的原则,即第一次翻堆时水分要加足,第二次翻时适当加水,第三次翻堆时香料的本身干湿来决定是否加水,料湿度控制在65%为宜,每次翻堆时喷些杀虫剂,以杀死料内害虫。 装袋、接种   秀珍菇一般选用20—24cm,长35—45cm,厚1.5—3丝长短大小要一致的塑料袋。装袋前要将料摊晾4—5小时,散发其中有害气体。装袋时要注意松紧合适,装料太紧,通气不好,影响菌丝生长,太松菌丝生长松散无力。堆垛时容易断裂,影响出菇,一般以手按压有弹性,平压时有轻度凹陷,平托以挺直为度,接种量一般为干料的15%--18%。分3—4层播种,每层用种量不低于40—50克,关键是袋口多撒一些菌种,使菌丝优先生长,杂菌难以滋生,装袋接种后要及时用棒针或缝衣针在装好的菌块上打5—7个小孔以防缺氧。 发菌管理  接种后,发菌防止烧菌袋是袋栽秀珍菇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(采用二区制,即“发菌室外,出菇室内)。堆积层数,应根据气温而定,10℃左右4—5层,18℃--20℃时2层为宜,每天时常用温度计测量料控制室内温度在20℃--24℃,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%左右,接种后10天左右料温基本能稳定下来,在整个发菌过程中,结合翻堆时常检1如有污染,应采取隔离处理(5――7天喷洒一次杀虫、杀菌药、通风、避光.25――30天即可发菌成功.[ 3] 出菇管理  “三分种,七分管,外加二分小心”当菌丝长满全袋后,即可上垛出菇。发菌好的标准:菌袋硬实,拍时有料面吐黄水.出现多数菇蕾.无污染.上垛形状形式:菌墙可双面出菇,可单面出菇,在墙垛的一头留1m—2m作为人行通道,行与行之间留50—70cm宽作采收通道,菌墙高度8――9袋高。总之,根据出菇室的面积,位置灵活合理安排.出菇前的准备工作.出菇室的处理,杀菌、杀虫上垛后,解开菌袋一头,应不急于翻袋口标准:须有菇蕾方可翻口.室内地面放水,保持85%――90%的空气湿度。[5]通风、保持空气清新,不闷气.[6]调整温度15℃-18℃,并拉大昼夜温差。[7]人为降低光线(标准:室内能看到报纸字体为宜.出菇管理秀珍菇从发育到采菇有四个时期.桑椹期:菌袋发育到一定时期,菌丝开始分化,在料面上形成米粒似的白色或兰色菇蕾,形似桑椹,切忌不准往菇蕾上喷水。这个阶段主要的是,用一切办法增加室内的空气温度,并结合相应的通风,增加光照刺激,拉大10℃的温差刺激。 [8]珊瑚期:3―5天后,菇脚伸长,形成菌柄,向四处放射排开,上细下粗,形如珊瑚,需放风时间差延长,达5――6小时,放风前适量喷水,呈细雾状,落下的雾珠能挂在菌蕾上而不下落为宜.喷水做到细、少、勤[ 9]成形期:当菌柄不断伸长变粗,顶端形成青灰色圆帽,这时减小通风量,减弱光线,控制菇盖成长,喷水以帽上有细水珠,而柄上无水为宜,掌握少而勤的原则,一般每天3—4次,阴雨天不喷或少喷,晴天多喷,必须提高相对温度在90℃以上。延长放风时间。[10]成熟期:法帽与柄相互变粗、变长、变大时为成熟期,这时视菇的多少,温度的高低,适当加大喷水,温度控制在15℃--18℃,尽量提高一级菇成品率。采菇时,做到先采菇,后喷水,再放风的原则,这样有利于料面菌丝的恢复,避免采大菇、小菇死的现象。 采菇时,用手指尽可能摄住菇的柄部,以旋转的形式将菇采下,保护料面,缩短出菇周期,
采菇当中,随时清除料面,一是养菌丝,二是避免杂菌对料面的侵染。并喷施专用转潮剂三十烷醇.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:  [11]通风换气时,可视风向、风力采取背风换气,无风时两面同时放风,喷水的大小,要根据风力的大小而定,通风换气与喷水要视天气而定,阴雨雾天,湿度大,空气流动慢,这时应不喷水或少喷水,放风时间延长或长时间夜间放风。[12]通风过小,菇体发育不良,出现畸形,长柄小帽,菌盖薄小,菌丝早衰、萎缩,引起各种病害的发生。通风过大,室内湿度小,菇帽发黄,飞边,大薄片,导致菇蕾幼菇干燥死亡,头潮菇为高温期(20℃--25℃)菇体生长快新陈代谢旺盛,产生二氧化碳多,通风上以适当加大,但有一个原则:以不提高室内温度而又不降低室内温度为原则。后期菇出菇少,室内二氧化碳相应减少,这时通风上注意,既通风又要提高温度,即室外温度高时通风。引进棚外热空气提高棚内温度为原则。[13]喷水:喷水要雾点小,均匀,喷水孔大小控制得当,喷水头移到速度平稳,有规律,不能乱打乱喷,忽高忽低,出现死角现象。喷大水后,应进行大通风一次,15—30分钟为限。菇多且大,喷水适当大一点。室外有风,天气干燥,喷水也要大,反之,室内温度适宜时(12℃--18℃)多喷水,高温和低温时少喷水,室内保湿性差的要多喷水,死角处需要多喷水,且不可死搬照条。总之在整个生长过程中,要尽量做到温度高高低低,以便促进菇体快速形成、生长。采收后的具体管理办法: [14]采收后停水2—3天,清理料面(不伤料底),并清理室内卫生,用专用营养素、杀菌剂喷洒料面,然后拉下袋口,喷水保湿,以不至于料面干皮为准。管理要做到降湿度、提高温度20℃--22℃,降低光线为准.[15]补充营养,二茬菇后,营养水分损失大半,故需补充水分营养,补充营养时需注意事项补水要视料面上幼菇大小而定。禁止大量有菇补水不允许采完菇后立即补水。 不允许连续用同一类营养素。补水量以250—300克为宜。

更多
扫一扫关注我们 免费获得价值2980元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培训 河北衡水景县宪龙食用菌研究所官方微信
联系我们

    景县宪龙食用菌研究所

    手机:18732826991  13513081118

    电话:0318-4228932

    联系:周宪龙

    网址:www.xlshiyongjun.com

    地址:河北省景县景新大街西侧371号